近兩年最火紅的杯子非Stanley不倒翁莫屬。它擁有琳瑯滿目的顏色和限量版,堪稱「杯子界的愛馬仕」。但別忘了,它最近也因為安全問題而登上了新聞頭條。那麼,不銹鋼餐具真的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可靠」嗎?

史丹利曾經因為杯蓋設計問題召回數百萬個杯子,讓很多人措手不及。
這提醒我們,潮流≠絕對安全。即使是不銹鋼餐具,也並非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不鏽鋼餐具的真相:什麼才是真正安全的,隱藏的陷阱在哪裡,以及如何安心使用。
不銹鋼餐具為何如此受歡迎?
不銹鋼餐具給人的第一印像是堅固耐用。玻璃杯掉在地上會碎,不銹鋼杯掉在地上只會「叮」的一聲——還能用。
它還帶有環保和時尚的氣息:可重複使用,而且似乎比塑膠更安全。隨著Stanley和Thermos等品牌推出新顏色和限量版,不銹鋼杯已不再只是“飲水工具”,而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配件。
耐用、環保、時尚——難怪它如此受歡迎。但受歡迎並不意味著安全。
不銹鋼餐具的隱憂及如何選擇
並非所有標有“不銹鋼”的產品都能真正安全地用於食品。要確保餐具的安全性,不銹鋼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耐腐蝕性強(因此酸、鹽或鹼不易導致金屬浸出);其次,成分穩定,不含過多的雜質或有害元素。
在日常生活中, 304(18/8)和316(18/10)是國際公認的食品級不銹鋼,廣泛應用於餐具、炊具、嬰兒用品和醫療器材等。其優點在於耐腐蝕性強、穩定性高,即使接觸水、咖啡、果汁等酸性食物也更安全。
那麼,常見的18/8和18/10標記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當您在炊具或餐具上看到這些標記時,它們代表鋼中鉻 (Cr)和鎳 (Ni)的大致比例。例如,18/8 表示鉻含量約 18%,鎳含量約 8%;18/10 表示鉻含量約 18%,鎳含量約 10%。這兩個數字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決定了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安全性和穩定性。


•鉻 (Cr) :在表面形成鈍化保護膜,防止生鏽和腐蝕。
•鎳 (Ni) :進一步增強耐腐蝕性和穩定性,尤其是暴露於酸和鹽時。
那麼304和316呢?它們是不銹鋼的“等級”。 304 通常對應於18/8 (有時標記為 18/10 ) ,是最常見的食品級不銹鋼。 316 在 304 的基礎上添加了鉬 (Mo) (約 2-3%),使其在酸性或高鹽環境中具有更強的耐受性。因此,如果您經常喝檸檬水、咖啡或醋飲料,或者正在為嬰兒或孕婦選擇餐具,那麼 316 是更安全的選擇。


相較之下, 201和430不鏽鋼雖然價格較便宜,但耐腐蝕性較差。接觸酸性飲料時,它們更容易析出金屬。長期使用可能有健康風險,因此不建議用於日常餐具。
很多買家還會犯這些錯誤:
- 僅從磁性判斷:304/316通常無磁性,但某些處理方式使其略帶磁性。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不安全。
- 僅憑光澤判斷:光亮的表面並不等於安全。低等級的鋼材也可以拋光,使其看起來光亮如新。
- 只選擇最便宜的:低成本餐具通常使用 201 或 430。乍看之下可能不錯,但有長期風險。
那麼,如何才能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呢?以下是一些實用技巧:
- 檢查標記:優先考慮標示18/8或18/10的產品。
- 檢查重量:更高品質的不銹鋼通常感覺更重、更堅固。
- 符合用途:嬰兒或孕婦可選316;日常家庭使用,304即可。
記住:一定要檢查成分、標記和用途。不要只依賴“光澤”或“磁性”。
適合餐具嗎? | 材料 | 價格 | 主要元素 | 工藝/品質 | 耐腐蝕 | 典型用途 |
---|---|---|---|---|---|---|
不推薦 | 201不鏽鋼 | 低(便宜) | 高錳、低鎳 | 堅硬但易生鏽 | 較差,易被酸浸出 | 低成本餐具、裝飾用途 |
受到推崇的 | 304 不鏽鋼 (18/8) | 中等的 | ~18% 鉻 + 8% 鎳 | 標準食品級 | 很好,適合大多數食物 | 餐具、炊具、玻璃杯 |
強烈推薦 | 316不鏽鋼(18/10) | 高的 | ~18% 鉻 + 10% 鎳 + 鉬 | 高階、精細的工藝 | 優異,高度耐酸/鹼 | 嬰兒用品、醫療器材、高級餐具 |
不推薦 | 430不銹鋼 | 低至中等 | 高鉻,幾乎不含鎳 | 磁性,成本更低 | 一般,容易生鏽 | 刀具、基本廚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