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Higher Concentration’ Doesn’t Mean Better: Focus on Fish Oil’s Raw Materials and Purification
学习时间: 2'

鱼油不是含量越高越好- 而是看原料和提纯技术

Louise W Lu

作者

Louise W Lu,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医学实验学士

Alexandra V Goldberg

作者/审阅

Alexandra V Goldberg, 注册营养师


为什么「鱼油不是含量越高越好」,而是看原料和提纯技术?

鱼油补充剂,人人都在吃,但你吃的真的“有效”吗?

鱼油(Omega-3 脂肪酸)作为调节血脂、降低慢性炎症及支持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已被广泛用于日常膳食补充。尤其在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病风险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优质鱼油的干预潜力不断获得临床验证

然而,尽管市面上鱼油产品种类繁多,真正具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产品却并不多见。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时,仅凭“1000mg软胶囊”“高EPA/DHA含量”“三高适用”等标签判断质量,甚至认为含量越高越好。

事实上,一款鱼油补充剂的实际功效,并不简单取决于 Omega-3 的总含量,而更与其原料等级、分子结构、提纯工艺与氧化控制技术等多个关键指标密切相关。

当前国际对高品质鱼油的评估标准,主要集中在以下六个维度:

  • 原料来源是否可靠且低污染;
  • 提纯与稳定技术是否先进;
  • EPA:DHA比例是否符合循证建议;
  • 分子结构是否为甘油三酯型(rTG)或高纯度酯化型(EE),两者在高品质鱼油中都具备良好吸收性;
  • 是否通过氧化控制与重金属检测;
  • 是否拥有REDUCE-IT等关键人体临床数据的支持。
近年来,临床医生在建议使用 Omega-3 补充剂时,愈加重视其原料来源是否为 Vivomega®(挪威)、KD-Pür®(德国)或 Solutex®(西班牙)等国际认证厂商提供。这一趋势并非源于品牌偏好,而是基于循证实证基础上对原料纯度、工艺稳定性与吸收效率的综合考量。

本文将系统梳理当代三大主流鱼油原料商的制程技术特征,结合 REDUCE-IT、CHERRY、STRIVE 等临床数据进行评估,并以 Saintstar® PurOmega Plus 为案例,探讨其在“高浓度、高吸收、低氧化”三项核心指标上的实际表现。

 


 

 

 


 

Section 1|什么是“药用级鱼油”?与普通鱼油的核心差异

尽管“药用级鱼油”(pharmaceutical-grade fish oil)并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法律术语,但在临床与科研语境中,它通常特指那些达到医用纯度标准、并通过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验证其疗效的高浓度EPA/DHA制剂。这类鱼油常被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或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预防,其品质和使用目的远高于一般营养补充类鱼油。

药用级鱼油的核心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 极高浓度的EPA或DHA

与普通鱼油产品30%–50%的EPA+DHA总含量相比,药用级产品通常EPA或DHA单一成分纯度超过85%。例如 REDUCE-IT 研究所采用的 Vascepa®(依克多酸,纯EPA),其EPA纯度超过96%,每日剂量高达4000 mg,远远超出一般保健品的用量范围。

高浓度的有效成分能够在临床干预中实现更显著的效果。例如在调节高甘油三酯血症时,高剂量EPA展现出良好的剂量依赖性,能够在短期内快速降低血脂水平,并同时对动脉内皮功能产生正面作用。

2. 精制分子型(rTG 或 EE)结构可控

药用级鱼油通常采用再酯化三酸甘油酯(rTG)或乙酯(EE)型结构,以提高体内吸收效率并实现对炎症调控通路(如NF-κB、PPAR-α等)的精准干预。这在需要系统性抗炎或改善血脂的患者中尤为重要。

其中,rTG型因接近天然甘油三酯形式,更利于在小肠绒毛被主动吸收;而EE型虽为工业提纯后的中间形式,但在高度浓缩方面具有工艺优势,因此在药品级配方中仍被广泛应用。两者的选择需综合考量产品的吸收效率、目标人群、成本控制与稳定性等因素。

3. 极低的氧化值与稳定性控制

氧化是鱼油失效甚至产生有害代谢物(如醛类)的关键风险。药用级产品通常采用超临界CO₂萃取、氮气填充包装、全程冷链运输等手段,将TOTOX值控制在5以下(TOTOX为过氧化值+2倍的苯乙烯值之和),显著优于普通市售产品。

良好的氧化控制不仅是产品安全性的保障,更是确保鱼油在摄入后能够维持其抗炎、护心等功能作用的前提。随着消费者对高纯度补充剂氧化风险的关注上升,TOTOX值已成为国际鱼油行业质量评估的重要参数。

4. 临床试验证实的效果

药用级鱼油并非只强调“成分含量”,而是必须通过明确剂量、明确人群、明确终点指标的双盲RCT验证。例如 Vascepa 在 REDUCE-IT 研究中被证明可降低高风险心血管患者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达 25%,这是普通保健品难以比拟的证据等级。

相比之下,多数保健品鱼油并未参与循证研究或干预试验,其“健康支持”定位更偏向于日常膳食补充范畴,难以获得临床治疗所需的等级证据。药用级鱼油的核心价值,正是在于其经验证的疗效与针对性的疾病干预能力。


普通鱼油:更多是“原料级营养补充品”

相较之下,市场上大多数普通鱼油产品仅为营养补充级别,主要用于轻度支持心脑健康或满足每日推荐摄入量,但在以下方面存在显著差距:

1. EPA/DHA 含量低,剂量难以达标

普通鱼油胶囊常见规格为 180 mg EPA + 120 mg DHA/粒,若要达到REDUCE-IT中每日4000 mg纯EPA的干预剂量,需要吞服超过15颗胶囊,在实际应用中非常不切实际。

2. 氧化控制不足

许多普通鱼油缺乏充分的抗氧化包装与冷链运输,尤其在热带、高湿环境中容易发生氧化。即便标榜“深海鱼油”,若贮存条件不当,也会形成挥发性醛类与脂肪酸过氧化物,对肠胃与心血管系统产生负担。

3. 缺乏结构化临床支持

大多数保健品鱼油未曾参与大规模、长期、对照设计的临床试验,缺乏对特定疾病(如高甘油三酯血症、斑块进展)的干预证据,仅能作为一般营养支持成分。

关键指标 药用级鱼油 普通营养级鱼油
EPA/DHA 含量 ≥85%,部分为单一高纯EPA或DHA 约30%–50%,大多为混合型
分子结构 rTG或专利EE结构,结构可控 以天然TG型为主,结构不明确
吸收与生物利用度 吸收率更高,适用于精准干预 吸收率低,受饮食依赖程度大
氧化控制 TOTOX ≤ 5,全程冷链与氮封包装 多数无冷链,氧化风险高
临床证据等级 基于RCT验证,常用于疾病干预 缺乏临床研究,仅为日常营养支持
适用人群定位 甘油三酯异常、动脉硬化、临床用药指导 健康人群日常保健、非干预性使用
法规与标签资质 通常为处方药,有具体批准文号 作为保健品销售,无治疗声明
价格与采购渠道 单位剂量成本高,常通过医疗或专业渠道获取 单价低,市售渠道普遍,质量差异大

如果你正面临甘油三酯过高、家族性心血管病风险,或者动脉硬化指标异常,建议选择已完成多中心临床验证的药用级鱼油,并咨询专业医生进行剂量与疗程规划。而日常普通鱼油产品则更适合一般人群用于基础营养补充,但需注意品质与氧化控制,避免买到“失效鱼油”。

 


 

Section 2|鱼油原料等级的核心区分:从深海鱼到 KD-Pür®

鱼油的品质不仅仅取决于其提纯后的浓度和结构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原料本身是否“干净、安全、可溯源”。作为脂溶性天然物质,Omega-3 极易富集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包括多氯联苯(PCBs)、汞、二噁英与其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原料来源直接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安全基线。

在营养师的临床观察中,确实有部分高端鱼油产品的实际表现,远优于市售常规鱼油。这种差异不只是剂量,更关键在于三件事:原料商的等级、鱼种的选择,以及后续的浓缩纯化与剂型技术。下面我们拆开来看:

一、原料来源决定了鱼油的“出生背景”

目前国际上被临床信赖、并进入药用级或准药用级市场的鱼油原料商,主要包括:

原料商名称 总部 代表性技术 常见产品品牌
KD Pharma(KD) 德国 超临界 CO₂ 冷萃浓缩、API 等级提纯 SaintStar® PurOmega Plus(KD 原料)
GC Rieber 挪威 高纯度三酸甘油酯型(rTG)、低氧化工艺 Xtendlife Omega 3 Premium
EPAX® 挪威 高浓度 EPA 提纯专利、稳定性优 Ocean Blue Professional Strength
Golden Omega 智利 环保可持续认证、原厂高浓 EPA 配方 Carlson Elite Omega-3
Alaska Omega 美国 美国阿拉斯加认证深海鱼原料、EE 型为主 Dr. Tobias Omega-3

KD Pharma 是目前唯一同时拥有 cGMP 药品级工厂与欧盟 API 原料药注册资质的厂商,其提供的鱼油常用于研究级配方与医疗专供产品(如静脉营养、重症肠外补充等),代表一种药用背景的安全与纯度保障。SaintStar® PurOmega Plus 选用的正是 KD 的核心原料,并采用药用级高纯度酯化型(EE)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吸收效率,属于目前市面上极少数采用药品背景原料的营养产品。

二、鱼种不同,天然脂肪酸比例天差地别

除了原料厂商,所使用鱼种本身的脂肪酸含量与稳定性也至关重要。市面鱼油多标榜“深海鱼油”,但“深海”本身并非鱼种,而是捕捞环境的模糊称法。

鱼种 来源 DHA/EPA 含量 是否易受污染 脂肪酸比例稳定性
凤尾鱼(Anchovy) 秘鲁、智利 中等 ❌ 易重金属累积 ❌ 依季节与洋流变动大
沙丁鱼(Sardine) 欧洲、日本 中等偏高 ✅ 低污染 ✅ 稳定性好
鳀鱼(Engraulis ringens) 秘鲁沿岸 中等 ❌ 污染风险高 ❌ 不稳定
阿拉斯加鳕鱼/鳕鲹(Pollock) 美国阿拉斯加 ✅ 阿拉斯加认证 ✅ 稳定
混合鱼种 多国拼配 不定 ❓ 不明确 ❓ 不透明

凤尾鱼虽常被用作“深海鱼油”原料,但若产地控制不严(如秘鲁外海),重金属与脂溶性污染物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且因其脂肪酸含量不稳定,往往需靠化学重组才能达到“高浓度”。相比之下,像 KD 或 EPAX 等药用级原料商,通常选用阿拉斯加认证的深海 Pollock 鳕鱼等低污染鱼种,并通过氧化控制系统保证脂肪酸质量。

三、剂型工艺技术:EE 与 rTG 都有效,但关键在工艺与原料

鱼油的浓缩后剂型主要分为三种:

  • EE 型(乙酯型): 由天然鱼油转酯而成,在普通产品中生物利用度可能略低;但如 KD Pharma 的 KD-Pür® 专利 EE 技术,已达到高纯度、高吸收率与临床使用标准,表现优于多数市售 rTG。
  • TG 型(天然三酸甘油酯): 鱼体内天然存在形式,结构稳定,但浓度有限,不适合用于高剂量治疗性补充。
  • rTG 型(重组三酸甘油酯): 将 EE 再重组回 TG 型,结合高浓度与高吸收率,广泛用于高端营养品牌,但制造工艺更复杂、成本也更高。

与市售普通 EE 型鱼油不同,KD Pharma 提供的药用级鱼油采用高纯度 EE 形式,搭配其 KD-Pür® 专利工艺,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良好吸收效率与稳定性,特别适用于三酸甘油脂偏高、血脂异常及需长期干预的用户。

四、澄清误解:“1000mg鱼油”≠“1000mg有效成分”

不少消费者在挑选鱼油时会认为“1000mg软胶囊”即代表高浓度,但事实上这仅是油脂总量,并不代表 EPA+DHA 的有效剂量。市售许多鱼油每粒仅含约180mg EPA 与120mg DHA,总有效活性成分不足300mg。如欲达到 REDUCE-IT 研究中每日4000mg纯EPA的标准,普通鱼油需每日服用超过13粒,难以实现。

五、环保认证成为原料优劣的新指标

除技术与安全性外,可持续捕捞与环保标准正在成为高端原料的重要附加价值。例如 Golden Omega、Alaska Omega 等厂商已获得 MSC(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代表其符合全球海洋资源保护要求。这不仅关系品牌责任,也将影响未来鱼油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Section 3|EPA 与 DHA 的功能分工及临床设计逻辑

在评估一款鱼油产品是否“有效”时,仅看 EPA+DHA 的总含量并不够,更关键的是其具体比例结构是否符合目标使用人群的生理需求与干预目标。EPA(Eicosapentaenoic Acid)与 DHA(Docosahexaenoic Acid)虽然同属 Omega-3 家族,但在体内的功能定位、作用靶点与适用情境存在本质区别。

一、EPA 与 DHA 在体内的主要生理作用

  • EPA: 主要参与抗炎调节、降低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弹性,对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等具高度干预价值。
  • DHA: 主要分布于大脑、视网膜与神经组织,支持神经传导、认知功能与胎儿发育,常用于孕期营养、婴幼儿脑发育支持与情绪调节配方中。

也就是说,EPA 更偏向“代谢和血管系统”的干预,而 DHA 则偏向“中枢神经与结构支持”的补充,两者虽有交集,但定位明确。在 REDUCE-IT 等高水平研究中,所使用的即为高纯EPA(>96%)配方,强调其在心血管疾病预防中的独立干预价值。

二、不同EPA:DHA比例对应的应用方向

根据不同的临床或健康目标,EPA 与 DHA 的推荐比例也有所不同:

EPA:DHA 比例 适用场景 常见代表产品类型
2:1 或更高(高EPA型) 高甘油三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炎症性疾病 REDUCE-IT 高纯EPA型;KD-Pür® 高浓EPA配方
1:1(均衡型) 日常保健、轻度代谢异常、无明显症状人群 多数市售营养鱼油
1:2 或更高(高DHA型) 胎儿脑发育、婴幼儿营养、孕妇、老年认知退化 Vivomega® DHA 强化型、婴幼儿鱼油

三、为什么“EPA+DHA总量高”≠“临床有效”

很多消费者在挑选鱼油时,容易将“总含量”视为唯一标准,例如每粒含 EPA 500mg + DHA 300mg 看似“浓度很高”,但若目标是调节血脂或降低心血管风险,则可能还不如一个含有 800mg 高纯EPA、几乎无DHA的产品更有干预效果。

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只有当配比正确、剂量足够,并能在体内被吸收利用,鱼油中的 Omega-3 才能真正进入代谢通路发挥生理作用。高含量低吸收、比例不对的鱼油,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造成脂质堆积或胃肠不适。

四、SaintStar® 的临床设计依据

SaintStar® PurOmega Plus 采用 KD-Pür® 高纯原料,并设计为98%EPA纯度配方(几乎不含DHA),结合EE乙酯吸收形式,以应对高血脂、高炎症水平、动脉健康支持等核心问题。其剂量与结构在产品开发阶段即对标 REDUCE-IT 研究思路。

这类“以终点目标反推配方”的临床设计思路,正是药用级鱼油区别于传统营养补充品的根本。也只有在明确目标、匹配结构、验证吸收的三重标准下,鱼油补充才具备真正的“个体化干预价值”。

 


 

Final Thoughts|判断鱼油品质,先看原料不看品牌

在鱼油市场高度竞争、品牌宣传层出不穷的今天,“1000mg 高含量”“深海鱼油”“三高适用”等标签往往成为消费者决策的主要依据。然而从临床与功能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表面信息无法反映产品真正的干预价值,甚至可能掩盖关键的品质差异。

一款真正值得信赖的鱼油产品,其核心应建立在三个层面之上:

  • 原料背景: 是否来自 KD-Pür®、EPAX® 等国际药品级原料商,具备纯度、溯源、安全性认证。
  • 结构与剂型: 是否为高吸收率的 rTG 型,或采用专利工艺的高纯度 EE 型;两者在经过再酯化、低温浓缩与氧化控制后,均可实现强效生物利用度。
  • 临床设计逻辑: EPA:DHA 是否匹配目标人群需求,剂量是否符合循证研究参考值。

从原料厂出发,而非从品牌宣传出发,是判断一款鱼油是否真正“高质量”的基本策略。这也是为什么在药师、医生与专业营养师的建议中,常见“先问原料商,再谈品牌”的评估顺序。

SaintStar® PurOmega Plus 所采用的 KD-Pür® 原料、EE 分子结构与高EPA配方,正是站在“功能干预”而非“营养补充”的起点进行设计。其目标是满足代谢型慢病风险人群(如高甘油三酯、高血压、斑块倾向)的精准需求,同时保证长期使用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结论很清晰:鱼油不是越浓越好,也不是看广告越响就越专业,而是必须回到原料、工艺与临床逻辑。唯有看清“成分背后的人”,你才能真正选择到对的鱼油。

下一篇,我们将逐一比较目前市场上主要的“药用级鱼油”,包括 Vascepa®、Omtryg®、Epanova® 与国际高端营养产品,深入分析其成分结构、临床适应证与真实优势差异。

 

作者介绍:

Louise W Lu

Louise W Lu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82021301),营养科学博士,奥克兰大学荣誉讲师。Louise 将临床研究与公共健康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吃得更科学、活得更健康。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Alexandra V Goldberg

Alexandra V Goldberg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20-02273),专注营养、药物化学与护肤。Alexandra 擅长术后恢复、肠道耐受调整与体重管理,帮助客户以科学方法实现健康目标。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