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Louise W Lu, PhD, MPH, BMLS

审阅
Alexandra V Goldberg, Registered Dietitian
过去几年,不论是 COVID 还是流感高发季,维生素C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常备补充。但你可能也发现:天天吃维C,效果却不一定明显。问题往往不在“你吃了多少”,而在“你吸收了多少”。
“不是你吃了什么,而是你消化与吸收了什么。”
普通维C在肠道里很脆弱,容易被分解掉,大部分还没进入血液就已经失效。结果就是:吸收不足,甚至大剂量还容易刺激肠胃。
相比之下,脂质体维C(Liposomal Vitamin C)就聪明得多。它把维C装进“脂质小泡泡”里,就像给营养素坐上防护车,更安全地通过肠道,进入血液,吸收更高,对胃也更温和。
- 为什么更受欢迎? 脂质体更易吸收、更温和。
- 是不是都一样? 并不是!不同品牌的粒径、层数、剂型差别很大。
- 本文目标: 对比澳新市场主流产品,帮你挑到最合适的一款。

那问题来了: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么多脂质体维C里,哪一款才值得买?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拆解。
澳新市场主流脂质体维C对比
在看表格前,先抓住这3 个关键点,决定了脂质体维C到底“靠不靠谱”:
- 维C形式(Ascorbic acid vs Sodium ascorbate)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最纯正的维C,活性高、效果好;但大剂量可能刺激肠胃。不过做成脂质体后,一般能减少不适。
• 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更温和,对胃友好,但“含钠”,所以每克提供的有效维C少约11%。
这里的“活性”就是身体能真正利用的那部分。通常脂质体更推荐抗坏血酸。 - 脂质体技术(颗粒大小 & 外壳层数)
• 颗粒越小,越容易吸收。
• 层数不同:单层像“轻车快跑”,吸收快;双层像“装甲车”,更稳定耐存放,但吸收略慢。
• 工艺越先进,颗粒越均匀,效果越稳定。 - 有没有临床数据
宣传容易,证据难得。优先选有人体临床试验或血浆维C提升数据的产品,才更靠谱。
- 下一步:下面这张表,带你一眼看清澳新市场主流产品差别。 快速看结论?点击看最后哦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参数
品牌 / 产品 | 维C形式 | 脂质体技术 | 粒径 (nm) |
层数 | 剂型 & 稳定性 |
技术亮点 | 临床 / 科学数据 |
每份维C 含量(mg) |
适用建议 | LOLU™ Sup 打分 |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高活性,更易身体利用 | Liposovit®-C 粉体脂质体 | 低于300 | 双层(结构长期稳定,不会变质) | 粉剂;常温稳定; 无需防腐; 无异味 |
专利工艺先进; Clean-label; 喷雾干燥粉体; 无需冷链 |
生物利用度约比同类产品高⬆️30%; 4小时后血浆维C高达85%, 10.5小时后仍约超过70%; 血浆维C维持时间比同类产品高2.5倍 |
500 | 【胃敏感人群】【清洁标签】【长期稳定补充】 适合日常长期维C补充、 追求温和稳定和无防腐剂的人群。 孕妇、儿童单袋剂量过高。 |
8.3 |
![]() |
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温和,对胃友好,但是活性不高 | LIPOSHELL® 专利脂质体技术 | ≈170 nm(±15%) | 双层结构,稳定性更强 | 液体小袋; 开封后需冷藏; 易氧化变质; 口感偏酸涩 |
颗粒均一,工艺较先进; 小袋即溶冲调,便于日常与出行 |
厂商宣称吸收率 ~80%; 有实验数据但方法学不统一; 缺乏头对头临床 |
≈889 mg(由 1000 mg sodium ascorbate 折算) | 【旅行便携】 【胃敏感人群】 【依赖冷藏保存】 【适合短期使用】 |
7.8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高活性,更易身体利用 | LivOn Labs 专利脂质体 | 第三方测试200-400 | 双层磷脂球体 | 技术太老、液体、容易氧化; 水环境利于微生物滋生,容易变质、味道怪; 开封后需冷藏 |
高磷脂体含量;单袋便携 | 以厂商吸收率与口碑为主,未见头对头临床 | 1000 | 【长期口碑用户】 【单袋直饮|外出便携】 【依赖冷藏保存】 【高磷脂酰胆碱(PC)支持肝脏 & 细胞膜】 【适合追求老牌品牌 & 熟悉口感的人群】 |
7.6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高活性 | 液体脂质体(未公开具体工艺) | 未披露 | 未披露 | 液体瓶装; 需冷藏保存; 开封后保质期短,容易变质,味道变怪 |
配方中额外添加槲皮素(Quercetin), 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 |
槲皮素有一定人体研究支持; 但本产品本身缺乏独立临床 |
1000 mg / 5 mL | 【过敏体质/花粉季】 【免疫调节人群】 【抗氧化支持】 【依赖冷藏保存】 |
7.5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 NutraLife 自有压片脂质体工艺 | 未披露 | 未披露 | 片剂;常温稳定; 吞服方便; 脂质体完整性不如液体/粉末 |
复合免疫配方: 维C + 维D + 锌三合一 |
临床支持主要来自单一成分; 无完整脂质体吸收对照 |
1200 mg / 每片 | 【免疫三合一补充】 【追求方便|片剂吞服】 【不喜欢液体/粉末的人群】 【需要常温稳定保存】 |
7.2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 GO Healthy 自有脂质体胶囊工艺 | 未披露 | 未披露 | 胶囊;常温稳定; 吞服方便; 脂质体结构不如液体/粉体直观 |
素食胶囊; 新西兰大品牌,渠道广泛 |
无公开临床; 定位日常免疫支持 |
1000 mg / 每粒 | 【胶囊方便】【大品牌信任度高】 【常温保存】 【日常免疫支持】 |
7.0 |
![]() |
抗坏血酸钠(Sodium ascorbate,缓冲型) | Quicksilver Delivery Systems® 纳米脂质体 | 20–70 | 单层 | 液体瓶装;冷藏保存; 开封后需尽快用完 |
小粒径单层脂质体; 部分舌下/口腔黏膜快速吸收 |
第三方资料支持小粒径带来快速吸收; 缺少头对头临床 |
1000 mg / 5 mL | 【追求快速吸收】【口腔黏膜吸收】 【短期强化支持】【预算充足】 |
7.2 |
![]() |
Sodium ascorbate(缓冲型) | 纳米脂质体工艺(未披露专利) | 未披露 | 未披露 | 液体瓶装; 需冷藏保存; 开封后尽快饮用 |
澳洲临床渠道常见品牌; 强调免疫与胶原支持 |
无公开头对头临床; 定位依靠医护推荐与专业渠道 |
1000 mg / 5 mL | 【医护推荐】【免疫支持】【胶原保养】 【偏好专业渠道】 |
6.8 |
![]() |
混合(Ascorbic acid + salts) | 通用脂质体工艺(未披露专利) | 未披露 | 未披露 | 高剂量液体小袋; 需冷藏保存; 开封后尽快饮用 |
单次 2000mg 超高剂量; 定位免疫“冲量补充” |
暂无公开临床; 主要以高剂量卖点为主 |
2000 mg / 15 mL | 【高剂量补充】【短期恢复】 【急性感染】【免疫需求高人群】 |
6.5 |
![]() |
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 | 通用脂质体工艺(非专利) | ≈370 | 双层 | 液体瓶装;需冷藏保存; 开封后 4–6 周内用完 |
新西兰本地品牌; 使用向日葵卵磷脂;价格亲民 |
暂无公开临床; 更偏向基础补充定位 |
1000 mg / 5 mL | 【日常基础补充】【价格敏感用户】 【偏好本地品牌】【温和肠胃友好】 |
6.8 |
注:粒径/层数/吸收率为品牌公开或第三方资料;测试方法(DLS、NTA、TEM 等)不尽相同,横向比较仅作技术参考;“未披露”为官方未公开。
要快速看结论?看咱们排行前三名哦
NYO3 Liposomal VC(Liposovit®-C)(推荐指数:⭐⭐⭐⭐⭐)点击立刻购买
- 为什么推荐:
- 采用 Liposovit®-C 粉体脂质体技术,常温稳定,无需冷藏,避免了液体类产品容易变质的问题。
- 有人体临床数据:吸收率比普通维C高约 30%,血浆维C水平维持更久(10.5 小时后仍有 70%↑)。
- Clean-label(清洁标签),无防腐剂,对胃更温和,适合长期补充。
- 适合人群: 胃敏感、追求长期稳定保健、重视科学数据的人群。
AFTLipo-Sachets® VC(Liposovit®-C)(推荐指数:⭐⭐⭐⭐)点击立刻购买
- 为什么推荐:
- 采用 LIPOSHELL® 专利工艺,粒径均一,双层结构更稳定,对胃更友好。
- 小袋独立包装,便于外出携带与旅行。
- 使用 抗坏血酸钠,胃刺激性更低。
- 不足之处: 液体剂型,开封后需冷藏,易氧化;有效维C含量比抗坏血酸低约 11%。
- 适合人群: 出差旅行人群、胃酸敏感者、短期免疫补充者。
LivOn Lypo-Spheric®
- 为什么推荐:
- 脂质体维C的“老牌”,有多年市场口碑。
- 每袋含量 1000mg 维C,直饮方便。
- 含 磷脂酰胆碱(PC),对肝脏和细胞膜有额外支持作用。
- 不足之处: 工艺较老,液体需冷藏,易氧化;口感偏怪,不适合所有人。
- 适合人群: 老用户、习惯单袋直饮、看重口碑与PC协同支持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