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ercise and Height: Finding the Perfect Balance Between Strength and Stretch for Growing Kids
学习时间: 1'

运动决定孩子身高潜力:负重还是拉伸 千万别错了

Louise W Lu

作者

Louise W Lu,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医学实验学士

Alexandra V Goldberg

作者/审阅

Alexandra V Goldberg, 注册营养师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从不同角度解析了孩子的生长关键:

《抓住青春期的黄金生长期:用营养、睡眠和科学,帮孩子长到理想身高》 讲的是整体生长规律;

《蛋白质才是孩子的“长高引擎”——骨骺线和生长激素都靠它驱动!》 讲营养如何提供燃料;

《孩子长高靠“睡”出来?揭开生长激素夜间节律与早睡黄金时段的秘密》 则揭示了睡眠与激素分泌的关系。

但孩子长得高,不只是“吃得好、睡得早”的结果。 骨骺线的生长,还需要来自身体的机械信号——也就是运动刺激,能显著促进生长激素(GH)分泌, 并刺激骨骺线细胞增殖。

然而,运动并非越多越好。 过度负重、训练强度过高,反而可能让骨骺线提前钙化, 让“原本能再长几厘米的潜力”被无声锁住。

真正科学的运动方案,是在拉伸与负重的平衡之间: 让身体既受到刺激,又能充分恢复, 让骨骺线在安全的节奏中持续被激活。来看看~

 


 

生长激素与运动:动起来才会“分泌高”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骨骺线细胞生长的“信号开关”, 而运动,正是最自然、最有效的“开关启动器”。 当孩子进行中等强度运动时,脑垂体会短暂释放大量 GH, 同时刺激肝脏分泌 IGF-1(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这两种激素协同作用,直接推动骨骺线细胞的分裂与骨骼延伸。

运动强度与GH分泌关系曲线图
图1:中等强度运动能显著提升GH与IGF-1分泌,跳绳30分钟可使GH水平提高约2倍。

研究显示,当运动持续达到20~40分钟、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80%时, GH分泌量可上升至静息状态的2~3倍。 其中,以有氧+抗阻结合型运动(如跳绳、篮球、游泳、攀爬)最为有效。

“孩子的身体不会被‘坐着’激活。 每一次跳跃与奔跑,都是在唤醒骨骺线的信号。”

相反,过度剧烈或疲劳运动,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皮质醇(Cortisol), 反而抑制生长激素GH的释放,甚至干扰骨骼恢复。 因此,运动的关键不在“强度最大”,而在“节奏适中”—— 规律、适度、持续,才是让骨骺线“保持活跃”的最优策略。

家长建议: - 每天保持至少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跳绳、跑步、游泳、骑车);
- 运动后搭配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或牛奶),帮助生长激素GH与IGF-1合成;
- 让孩子运动后充分休息,补充营养,避免疲劳性训练。

 


 

骨骺线的机械信号:适度刺激促进延伸

骨骺线(Growth Plate)是决定孩子能否继续长高的“生长引擎”。 它对机械刺激(Mechanical Stress)极其敏感—— 当骨骼在运动中受到适度拉伸或轻度压缩时, 骨骺线中的软骨细胞会被“唤醒”, 加快分裂速度、增加基质合成, 从而让骨骼在微小的重复刺激下逐渐延长。

骨骺线受拉伸与压缩的反应示意图
图2:骨骺线受拉伸与压缩的反应示意图——适度拉伸刺激细胞分裂,过度压缩可能损伤生长区。

研究发现,跳、跑、拉伸等轻至中等强度的重复运动, 能在骨骺线区域形成轻微的应力变化(约为正常负荷的10–15%), 这种波动正是促进骨细胞更新、延缓骨骺线钙化的理想范围。 而过早的负重力量训练,则会让骨骺区承受过大的垂直压力, 增加骨板早期闭合、局部炎症或应力性骨损伤的风险。

“骨骺线喜欢‘被拉一拉’,但讨厌被‘压太狠’。 适度刺激,是延伸而非损伤的关键。”

最能刺激骨骺线的运动,是那些含有跳跃与离地拉伸动作的项目: 如跳绳、篮球、羽毛球、游泳、攀爬与体操。 这些运动通过短暂的拉伸应力,让骨骺线保持“活跃状态”, 同时又不会形成持续性压迫,适合青春期骨龄尚未闭合的孩子。

家长建议: - 每天可安排10~15分钟“弹性运动”(如跳绳或轻跳);
- 避免负重深蹲、杠铃举重等成人训练方式;
- 每次运动后配合拉伸,帮助骨骺区恢复血流与柔韧度。

 


 

哪些运动最助长?找到骨骺线喜欢的“刺激方式”

并非所有运动都能帮助孩子长高。 关键在于运动是否能在骨骺线处形成“动态拉伸刺激”, 同时又不产生过度垂直压迫。 这种“弹性刺激”才是骨骺线最喜欢的信号。

根据运动生理学研究,跳跃、伸展与多方向移动的活动, 能促进骨骺区血流循环、延缓骨龄钙化。 相反,高负重、持续压缩或强力静止收缩的运动, 则容易让骨骺线提前闭合,甚至造成微损伤。

类别 运动类型 对骨骺线的影响 推荐频率
助长运动 ✅ 跳绳、篮球、羽毛球、游泳、攀爬、体操、瑜伽、普拉提 动态拉伸刺激骨骺线活性; 促进GH与IGF-1分泌; 延缓骨龄钙化。 每日 30–60 分钟(中等强度)
中性运动 ⚖️ 慢跑、骑车、步行、滑板、舞蹈 促进心肺循环,有助生长激素节律; 但对骨骺线刺激较温和。 每周 3–5 次(30–45 分钟)
抑长运动 🚫 举重、深蹲、杠铃训练、力量器械、摔跤、跆拳道高强度训练 对骨骺线施加过大压力,可能导致局部压缩、骨化提前; 青少年骨龄未闭合前不建议长期负重。 青春期后期再考虑逐步引入
“骨骺线喜欢‘弹性拉伸’的运动, 却害怕被压得喘不过气。”
图3:助长运动 vs 抑长运动对比表。关键在“拉伸刺激”与“负重压力”的平衡。
图3:助长运动 vs 抑长运动对比表。关键在“拉伸刺激”与“负重压力”的平衡。

想让孩子运动真正“长个儿”, 要让身体动得轻盈、有弹性、带呼吸感。 比如跳绳、游泳、爬墙、吊环、体操、伸展等, 都能在无损伤的范围内激活骨骺线细胞。

家长建议:

- 每周混合安排不同类型运动:2天跳跃类 + 2天有氧类 + 2天拉伸恢复;

- 每次运动后配合5–10分钟拉伸,有助延缓骨骺线疲劳;

- 青春期初期(10–13岁)应以“弹跳+拉伸”为主, 晚期(14–16岁)逐步增加力量支撑与协调训练。
想了解更多关于儿童智慧成长计划(Kids Smart Growth Plan)?
点击这里 👉 了解 Smart Growth 饮食与成长策略

作者介绍:

Louise W Lu

Louise W Lu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82021301),营养科学博士,奥克兰大学荣誉讲师。Louise 将临床研究与公共健康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吃得更科学、活得更健康。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Alexandra V Goldberg

Alexandra V Goldberg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20-02273),专注营养、药物化学与护肤。Alexandra 擅长术后恢复、肠道耐受调整与体重管理,帮助客户以科学方法实现健康目标。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