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 and Diet Revealed: Low-Carb or Low-GI? A Must-Know Guide for Parents
学习时间: 1'

ADHD孩子饮食低碳水还是低升糖?家长别走弯路!

Louise W Lu

作者

Louise W Lu,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医学实验学士

Alexandra V Goldberg

作者/审阅

Alexandra V Goldberg, 注册营养师

在上一篇文章《ADHD与大脑营养:影响孩子注意力和学习能力的隐藏推手》中,我们提到过,高升糖指数(高GI)饮食会让孩子陷入“血糖过山车”——先短暂兴奋,随后注意力骤降,还可能加重ADHD症状。很多家长自然会联想到: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少吃碳水,甚至尝试低碳饮食?

很多家长都会想:孩子有 ADHD,注意力总是难以集中,是不是少吃点碳水、走低碳饮食就能改善?毕竟,低碳饮食在成年人中常被提到,可以帮助稳定能量和专注力。可问题是——正在发育的孩子能这样做吗?

真相比想象的要复杂。对于 ADHD 儿童来说,关键不只是 “吃多少碳水”,而是 “吃什么样的碳水”。研究显示,高糖和精制碳水容易引发“血糖过山车”,让孩子先兴奋再崩溃;而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豆类、全谷物,却能为大脑提供更稳定的能量,帮助维持专注与学习表现。

核心思路并不是“碳水要不要吃”,而是“劣质碳水 vs. 聪明碳水”。

 


 

低碳 vs 低升糖

很多家长一听到“饮食干预”,就会问:是不是要让孩子少吃碳水、走低碳饮食?但其实,低碳水低升糖完全不是一回事。

低碳水饮食,顾名思义,就是把主食、米饭、面条、甚至一些水果蔬菜都大幅减少,把能量主要来源换成蛋白质和脂肪。这种做法常见于成人的减肥或生酮饮食。

低升糖饮食,关注的不是“吃多少”,而是“吃哪种”。升糖指数(GI)代表一种食物让血糖升高的速度。比如:白米饭、甜饮料、糕点 → 血糖一下子冲高,再快速掉下去,就像坐“过山车”;而燕麦、糙米、豆类、全麦面包 → 升高得更慢、更平稳,能量释放也更持久。

简单一句话总结: 低碳水 = 减掉大部分主食和碳水 低升糖 = 继续吃碳水,但挑“聪明的碳水”

那么科学证据怎么说呢?下面几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 DASH 饮食研究: 在 6–12 岁 ADHD 儿童的随机对照试验(12 周)中,DASH 饮食组在注意力和行为量表(Conners、SNAP-IV、SDQ)上改善更明显。DASH 并不是低碳,而是减少添加糖和精制谷物,多吃全谷、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
  • 地中海饮食研究: 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120 名儿童青少年)中,地中海饮食遵循度较低与更高的 ADHD 诊断风险相关。该饮食强调橄榄油、坚果、鱼类、全谷和蔬菜——不是少吃碳水,而是吃得更健康。
  • 消除饮食(INCA 研究): 在部分儿童中,短期去除可能的“触发食物”可显著改善行为,但这与低碳无直接关系,而是一种识别个体食物敏感性的策略。
  • 糖与多动/ADHD: 最新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显示,总体糖摄入与含糖饮料摄入与 ADHD 症状呈正相关(摄入越多,症状越重)。因此,减少含糖饮料与精制糖有助于降低症状负担并稳定血糖。
证据更支持的不是“碳水越少越好”,而是“碳水吃得更聪明”。低 GI、富含纤维、少加工的饮食模式(如 DASH、地中海饮食),比单纯少吃碳水更安全、更有科学依据。

 


 

为什么“盲目低碳”对儿童要谨慎?

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减肥或代谢原因尝试低碳或生酮饮食,但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情况完全不同。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需要稳定的能量与全面的营养,过度限制碳水可能带来风险。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大脑主要依赖葡萄糖作为燃料。学习、专注、记忆等过程都需要足够而稳定的能量支持。虽然在特定情况下大脑也能利用酮体,但如果长期减少碳水、能量不足,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和注意力表现。

  • 生长发育风险:碳水过少可能导致总能量不足,从而影响身高和体重曲线的正常增长。
  • 营养缺乏:很多含碳水的食物(全谷物、水果、豆类)也是膳食纤维、维生素 B 族、铁和镁的重要来源。盲目减少,容易造成微量营养素缺口。
  • 骨骼与代谢健康:美国儿科学会(AAP)指出,如果儿童长期采用严格低碳或生酮饮食,可能增加骨密度降低、血脂异常、肾结石等风险。
  • 饮食行为问题:限制性饮食可能让孩子产生对某些食物的过度渴望,反而导致饮食不规律或进食障碍。
除非出于特定医疗原因(如顽固性癫痫),并且在专科医生和临床营养师的严密监测下,一般不建议把“严格低碳”当作 ADHD 儿童的日常饮食策略。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更科学的做法是关注碳水质量,而不是简单砍掉数量。

 


 

如果要控碳,怎么做更科学?

ADHD 孩子的饮食重点,不是“碳水越少越好”,而是稳碳 + 优碳。换句话说,不必盲目砍掉主食,而是挑选合适的碳水,并且根据一天中的时间合理分配,同时保证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比例。

✔ 宏量营养素比例建议

营养素 推荐热量比例 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 45–55% 全谷物(燕麦、糙米)、豆类、蔬菜、水果;减少白面包、糕点、含糖饮料
蛋白质 15–20% 鱼、鸡肉、鸡蛋、乳制品、豆制品;提供神经递质原料
脂肪 25–35% 深海鱼、鱼油、坚果、橄榄油、牛油果;避免反式脂肪

✔ 时间场景的饮食策略

  • 早餐:不建议完全低碳。选择“优碳+蛋白质+健康脂肪”,如燕麦+牛奶+坚果,或全麦吐司+鸡蛋+番茄,帮助上午课堂更专注。
  • 学习/考试前 1–3 小时:安排“优碳+蛋白质”小餐,例如酸奶加燕麦和坚果,或鹰嘴豆泥配胡萝卜条。避免含糖饮料或糕点。
  • 运动前:可适当增加碳水,选择中等 GI 碳水(香蕉、杂粮面包、豆类意面),为足球、游泳等活动提供能量。
  • 晚餐:避免过量白米饭、白面条。推荐部分替换为糙米、杂粮或豆类,搭配蔬菜和蛋白质,保证夜间血糖平稳,帮助睡眠。
科学的“控碳”不是一味减少,而是碳水换聪明、时间搭得巧、比例更均衡。对 ADHD 孩子来说,稳定的血糖 + 优质碳水 + 足够蛋白质和好脂肪,才是注意力和学习表现的关键。

下一节我们将通过 2 周“聪明碳水”试验,看具体如何操作。

 


 

给家长的“聪明碳水”试验 + 案例解析

理论再多,不如一个实际案例。下面我们以一个 13 岁男孩为例,看看“聪明碳水”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地。

✔ 案例设定

  • 年龄/性别:13 岁,男孩
  • 身高/体重:160 cm / 50 kg
  • 活动水平:白天上课;下午游泳 1 小时;晚上参加画画课外班
  • 每日能量需求:约 2200–2400 kcal

✔ 营养素分配

营养素 推荐热量比例 大致克数(基于 2300 kcal) 主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 50% ≈288 g 大脑与运动主要能量
蛋白质 18% ≈100 g 神经递质原料、肌肉修复
脂肪 32% ≈82 g 神经系统和细胞膜关键组成
关键微量元素 —— 铁 12 mg、锌 11 mg、钙 1200 mg、Vit D 600 IU、Omega-3 ≥ 250 mg 大脑发育、免疫与骨骼健康

✔ 一日饮食案例

  • 早餐 (7:00): 原味酸奶 + 无糖麦片 + 坚果;或全麦吐司 + 鸡蛋 + 番茄。
  • 上午加餐 (10:00): 香蕉 + 全麦饼干。
  • 午餐 (12:00): 糙米饭 + 烤鸡胸肉 + 蔬菜 + 苹果。
  • 运动前餐 (16:00): pea pasta 豆类意面 + 番茄牛肉末酱 + 沙拉。
  • 游泳后加餐 (17:30): 牛奶 + 燕麦棒。
  • 晚餐 (19:30): 杂粮饭 + 三文鱼 + 蔬菜 + 酸奶。
  • 睡前 (21:00): 温牛奶 + 全麦小饼干。
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把“聪明碳水”融入孩子的一日三餐和运动场景。两周持续观察,如果注意力更稳定、学习效率提升、睡眠更规律,就值得长期坚持。

 


 

什么时候需要专业评估?

饮食干预虽然对 ADHD 孩子有帮助,但并不是“万能钥匙”。有些情况需要家长及时寻求医生或营养师的专业评估与指导。

  • 生长发育异常:孩子身高或体重增长明显偏离同龄曲线,或近期体重突然下降/上升。
  • 消化或代谢问题:出现长期便秘、腹痛、嗜睡、容易疲倦,或运动耐力明显下降。
  • 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怀疑某些食物(如乳制品、麸质)引起症状,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尝试短期消除饮食。
  • 伴随疾病:如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甲状腺问题等,需要与内分泌科或其他专科医生共同制定饮食方案。
  • 情绪与行为持续恶化:即使调整饮食,孩子的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攻击性)或学习表现仍明显恶化。
饮食干预可以作为 ADHD 管理的重要工具,但不是替代专业医疗。如果孩子出现明显异常或症状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寻求全面的评估和多学科支持。

 


 

Alexandra V Goldberg

Alexandra V Goldberg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20-02273),专注营养、药物化学与护肤。Alexandra 擅长术后恢复、肠道耐受调整与体重管理,帮助客户以科学方法实现健康目标。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