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Heart Risk Written in Your Genes? — Understanding Lp(a) Testing and Cholesterol Combinations
学习时间: 2'

心血管风险写在基因里?——解读脂蛋白a [Lp(a)] 检测与胆固醇组合

Louise W Lu

作者

Louise W Lu,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医学实验学士

Alexandra V Goldberg

作者/审阅

Alexandra V Goldberg, 注册营养师

在我们的读者咨询中,经常有人问我:

“Lp(a) 是遗传的吗?如果它是基因决定的,那我是不是查一次就够了?几年后再查,结果也不会变?”

在上一次的文章 《脂蛋白a才是心梗幕后黑手?EPA鱼油能扭转风险!》 中,我们聊过 Lp(a) 是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一种特殊形式,表面多了一个叫 apo(a) 的蛋白;我们还谈到它与普通胆固醇的区别,以及 EPA 鱼油 在其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这一次,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出发,带你弄清楚:

  • 为什么 Lp(a) 高,很多时候真的是“天生注定”
  • 它该怎么检测、用什么单位、多少才算高风险;
  • 当胆固醇和 Lp(a) 组合成不同情况(胆固醇高但 Lp(a) 低、胆固醇低但 Lp(a) 高、两者都高)时,分别意味着怎样的健康挑战;
  • 以及每种情况的应对方案。
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让你一次搞懂 Lp(a) 检测和风险组合的全貌。

 


 

 


 

1|为什么脂蛋白a [Lp(a)] 高是“天生的”

很多血脂指标,比如总胆固醇、LDL(“坏胆固醇”)、甘油三酯,会因为你的饮食习惯、运动量、体重变化而上下波动。

脂蛋白a [Lp(a)] 不一样——它几乎是从你出生那一刻就已经“设定”好了。

如果想知道普通低密度脂蛋白 LDL(就是“坏胆固醇”)和脂蛋白a [Lp(a)] 的区别,记得回看上一篇复习: 《脂蛋白a才是心梗幕后黑手?EPA鱼油能扭转风险!》

研究发现脂蛋白a [Lp(a)] 的高低有 80%–90% 是由一个叫 LPA 的基因决定的

先说明白两件事:

  • 每个人都有 LPA 基因——它是人体正常的遗传密码之一,负责指导肝脏生产脂蛋白a [Lp(a)], 也就是在普通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外面加上一个叫 apo(a) 的蛋白
  • 为什么有人高有人低?关键在于 LPA 基因的“版本”不同——有的版本会让肝脏多生产,有的版本则少生产。

“版本”到底哪里不一样?

LPA 基因里有一段像“说明书”一样的重复 DNA 片段(Kringle IV type 2 repeats):

  • “说明书”页数多 → 肝脏读得慢,生产频率低 → Lp(a) 水平偏低;
  • “说明书”页数少 → 肝脏读得快、容易反复执行 → Lp(a) 水平偏高。

这些不同版本如何遗传?

  • 来自父母的遗传。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携带“高产型”版本,下一代大约有 50% 的概率继承到(显性遗传)。
  • 男女几率相同——不论是儿子还是女儿,概率差不多。

什么时候开始起作用?为什么常在青春期以后才升高?

  • LPA 基因从出生就存在,但“生产速度”会在青春期随激素变化而加快;
  • 通常到 20 岁左右达到稳定的“成年水平”,此后终身变化不大。

为什么小时候很多人没查出来?

  • 儿童期的 Lp(a) 往往尚未达到最终稳定值;
  • 常规儿童体检通常不包含 Lp(a) 项目,很多人是在成年体检或心血管筛查时才第一次发现。

结论:一次检测脂蛋白a [Lp(a)],基本就能知道你是否携带这张“天生的心血管风险底牌”。如果结果偏高,不必恐慌,但需要从现在开始更早、更稳地保护心血管健康。

 


 

2|如何检测脂蛋白a [Lp(a)]?多少才算高风险?

脂蛋白a [Lp(a)] 不像总胆固醇、LDL、HDL 这些指标,会在常规“血脂四项”里自动出现。多数体检报告里根本查不到它,需要单独加做 “脂蛋白a [Lp(a)] 检测”。

怎么查?

  • 与常规抽血相同:空腹抽血 → 送检 → 报告中看到 “Lp(a)” 或 “Lipoprotein(a)”。
  • 结果单位常见为 mg/dLnmol/L(不同实验室不一定相同,解读时注意单位)。

多少才算高风险?(按国际常用阈值)

  • 低风险:< 14 mg/dL(< 35 nmol/L)
  • 中等风险:14–30 mg/dL(35–75 nmol/L)
  • 高风险:> 30 mg/dL(> 75 nmol/L)
  • 极高风险:> 50 mg/dL(> 125 nmol/L)(家族有早发心梗/中风者尤其需重视)

不同种族的差异

基因分布不同会影响 Lp(a) 的“天生水平”。研究显示,非洲裔人群的 Lp(a) 平均值通常高于白人或东亚人;南亚人群(如印度、巴基斯坦等)也更容易出现高 Lp(a) 并伴随早发心血管事件。即使是同一数值,不同族群的实际风险可能不同;但一旦超过高风险线,都需要认真管理

需要多久复查一次?

  • 与 LDL 不同,脂蛋白a [Lp(a)] 几乎不受饮食与运动影响,一次检测可基本反映终身水平。
  • 若结果偏高,无需每年复查;在重大生理/健康事件(如怀孕、更年期、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开始新药物干预时再评估更有价值。

哪些人建议尽早测一次 Lp(a)?

  • 家族中有人 55 岁前心梗65 岁前中风
  • 已有 LDL 偏高、动脉斑块、糖尿病、高血压 等心血管风险因素;
  • 基因检测提示 LPA 基因存在高风险变体者(最终仍以血液检测为准)。

关键信息:把 Lp(a) 加到你的心血管体检“清单”里;超过高风险阈值,就要同步管理其他可控风险(如 LDL、血压、血糖、体重、吸烟与炎症)。

 


 

3|胆固醇与脂蛋白a [Lp(a)] 不同组合的风险与应对

体检里很多人只看总胆固醇与 LDL(“坏胆固醇”),却忽略了 脂蛋白a [Lp(a)]。实际上,胆固醇水平 × Lp(a) 水平的组合,更能判断你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梗/中风的总体风险。

为何组合会放大风险?

  • LDL 高:像“原料多”——胆固醇更易沉积在血管壁。
  • Lp(a) 高:像“胶水+火种”——更易粘附血管壁、促炎、促血栓。
  • 两者叠加:原料 + 胶水一起上,斑块“搭建速度”明显加快,事件风险升高。
组合情形 风险特点 优先级应对策略
LDL 正常 + Lp(a) 正常
(低风险组)
血脂运输相对健康,血管炎症与粘附风险低。
  • 均衡饮食、规律运动、控体重、禁烟限酒。
  • 每 3–5 年复评血脂与 Lp(a)。
LDL 高 + Lp(a) 正常
(中等风险组)
问题主要在 LDL 过高,促进胆固醇沉积,但缺少 Lp(a) 额外“胶带效应”。
  • 饮食:减少反式脂肪与高饱和脂肪,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
  • 必要时与医生讨论他汀/依折麦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以达标 LDL
  • 并行控制血压、血糖、体重与炎症指标。
LDL 正常 + Lp(a) 高
(隐匿高风险组)
表面血脂“好看”,但 Lp(a) 促炎促血栓,事件风险被低估。
  • 生活方式难以显著降低 Lp(a),重心放在压低其他可修正风险(血压、血糖、戒烟、体重、炎症)。
  • 与医生讨论是否适合 PCSK9 抑制剂等策略;必要时评估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遵医嘱)。
  • 影像随访:颈动脉超声/冠脉 CT 评估斑块与钙化(按医嘱)。
LDL 高 + Lp(a) 高
(极高风险组)
胆固醇供给高 + 粘附/促炎强,动脉粥样硬化推进快、血栓风险最高。
  • 双线干预:强化降 LDL(他汀±依折麦布±PCSK9 抑制剂等) + 控制炎症与血栓风险。
  • 严格管理血压、血糖、体重,戒烟限酒;必要时评估抗血小板/其他二级预防方案(遵医嘱)。
  • 密切随访:心血管影像学评估与事件监测,建立个体化目标值。

落地行动清单

  • 第一步:补做一次 Lp(a) 检测,搞清你属于哪一组。
  • 第二步:若 LDL 高,以达标 LDL为首要目标;若 Lp(a) 高,聚焦控炎、防血栓与风险因素总量管理。
  • 第三步:极高风险组请由心内科/全科长期随访,必要时用药与影像评估双管齐下。

提示:不同种族与家族史会改变同一数值下的实际风险;一旦超过高风险线,应与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而不是仅凭总胆固醇“好不好看”。

 

作者介绍:

Louise W Lu

Louise W Lu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82021301),营养科学博士,奥克兰大学荣誉讲师。Louise 将临床研究与公共健康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帮助更多人吃得更科学、活得更健康。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Alexandra V Goldberg

Alexandra V Goldberg

新西兰注册营养师(注册号:20-02273),专注营养、药物化学与护肤。Alexandra 擅长术后恢复、肠道耐受调整与体重管理,帮助客户以科学方法实现健康目标。

所有文章 •  官方网站

留下你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