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Louise W Lu, PhD, MPH, BMLS

審閱
Alexandra V Goldberg, Registered Dietitian
在我們上一篇部落格文章 「130/80 是高血壓嗎?世界各地血壓指南的真相」 中,我們比較了不同國家對高血壓的定義。結果出乎意料:並不是每個國家都使用相同的標準——而這可能會讓一些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暴露於健康風險中而不自知。
現在,一項最新研究讓我們更有理由感到擔憂——特別是如果你是東亞裔(例如華人)或南亞裔(例如印度人、巴基斯坦人或孟加拉人)。這項剛剛發表於《Hypertension》(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大型研究指出,這兩個族群在血壓升高時面臨的風險非常不同 —— 而且非常嚴重。
重點來了:
如果你是亞裔,等到血壓升到 140/90 才採取行動,可能真的太晚了。
快速導覽:
- 即使「稍微偏高」的血壓也可能有危險 —— 對東亞裔來說尤其如此
- 南亞裔:風險從年輕就開始,影響持續一生
- 為什麼東亞裔與南亞裔對血壓特別敏感?
- 為什麼美國心臟協會的 130/80 指標更值得參考?
- 你該怎麼做?
- 結語:我們該學到什麼?
即使「稍微偏高」的血壓也可能有危險 —— 對東亞裔來說尤其如此
這項最新研究追蹤了英國超過 3,400 名成年人 —— 其中一部分是東亞裔背景(多為華人),另一部分則為南亞裔(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地)。
他們的發現相當驚人:
- 血壓通常是隨著年齡較緩慢地上升。
- 但一旦開始上升 —— 特別是在 60 或 65 歲之後 —— 中風風險會急劇上升。
- 即使只是35+中年時期收縮壓(上壓)的輕微上升,每升高一個標準差的收縮壓(Systolic Blood Pressure上升12–15 mmHg),也會導致:
- 心臟動脈阻塞性疾病(ASCVD)風險增加 2.5 倍
- 中風風險增加將近 4 倍
- 如果一個人的收縮壓從 120 mmHg 上升到 132–135 mmHg,即可能已跨越「一個標準差」,而這樣的升幅,在東亞裔族群中就已經與 ASCVD 增加 2.5 倍、中風風險增加近 4 倍 有關。
事實上,在 60 歲之後,任何血壓的升高——即使尚未達到部分指引所定義的「高血壓」門檻——都與各類型中風有高度相關性。
如果你是華人,這代表什麼?
意思是:
只要你的血壓達到 130/80,甚至只是接近這個數字,就應該把它當作一個警訊。
不要等到升到 140/90 才行動 —— 因為對許多東亞裔來說,損傷可能早已在體內悄悄發生。
南亞裔:風險從年輕就開始,影響持續一生
對於南亞裔(例如來自印度、孟加拉、尼泊爾等地的人)來說,情況雖然不同,但同樣不容忽視。
同一項研究指出:
- 血壓上升得更早、也更快。
- 南亞裔男性約在36 歲就達到 130 mmHg(AHA 對高血壓的標準門檻)。
- 女性則大約在45 歲。
- 這比東亞裔同齡者早了 7 到 10 年。
這種早期的血壓上升與以下風險密切相關:
- 心臟病的終身風險顯著上升
- 若在年輕成年階段,舒張壓(下壓)即使只是輕微升高,也會讓周邊動脈疾病(PAD)風險增加超過兩倍
如果你是南亞裔,這代表什麼?
簡單來說:
南亞裔在三、四十歲時可能完全沒有症狀,但血管其實早已承受壓力,時間正在一點一滴地流逝。
為什麼東亞裔與南亞裔對血壓特別敏感?
醫師與科學家提出幾個主要原因:
- 血管結構:東亞裔的血管彈性或內皮結構可能有所不同,使他們的動脈在血壓升高時更容易受損,導致對血壓上升更為敏感。
- 基因因素:像 APOA5 基因的 rs662799 變異,在亞裔族群中更為常見,並與膽固醇異常與代謝問題有關。
- 生活方式與環境:高鹽飲食、活動量低、壓力大、健康檢查普及率低等因素,在不同族群中影響的程度可能也有所不同。
為什麼美國心臟協會的 130/80 指標更值得參考
許多亞洲國家至今仍將高血壓的標準定義為 140/90 mmHg。但美國心臟協會(AHA)早在 2017 年就更新了其指引,將高血壓的起始門檻下修至 130/80 mmHg。
這項更嚴格的定義,其實更貼近亞裔族群面對的真實風險:
-
南亞裔可透過更早的介入,防止長期損傷在體內累積。
-
東亞裔若能及早採取行動(尤其在中年以後),可顯著降低中風風險。
把 130/80 mmHg 當作警訊,而不是等到 140/90,真的能救命。
你該怎麼做?
對東亞裔(尤其是華人):
- 不要忽視血壓的輕微上升 —— 即使看起來還在「正常範圍」內。
- 60 歲以後要定期測量血壓。
- 減少鹽分攝取,特別是醃漬或加工食品。
- 注重壓力管理、睡眠品質與溫和的運動(如散步、伸展)。
- 如果收縮壓超過 130 mmHg,應主動諮詢醫師。
- 建議補充:可考慮使用富含高純度95%+EPA的魚油(如 PNZ Omega 1440,NYO3 EPA),高EPA魚油特別適合東亞裔,因為其抗發炎效果有助於降低與血壓相關的血管敏感性。有助於減少炎症與穩定血壓。對於睡眠不佳者,魚油同樣具有支持自律神經平衡的效果。
對南亞裔:
結語
我們是時候停止使用「一體適用」的血壓標準了 —— 特別是對亞裔族群來說。
過去那種「等到血壓超過 140/90 再處理」的建議,對許多人而言,可能已經太晚:
- 對東亞裔來說,即使晚年血壓只稍微升高,也可能帶來致命風險。
- 對南亞裔來說,風險從年輕時就已經開始累積。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推薦採用美國心臟協會 130/80 mmHg 的標準,作為更安全的血壓管理指標 —— 不只是西方國家,全球都適用。
行動得越早,你守護心臟與大腦健康的機會就越大。
想了解更多血壓管理的小技巧嗎?歡迎參考我們的上一篇文章: 「130/80 是高血壓嗎?世界各地血壓指南的真相」
References
Sourc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urnal reference:
Cho, S. M. J., et al. (2025). East and South Asian-Specific Blood Pressure Trajectori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ypertension. https://doi.org/10.1161/HYPERTENSIONAHA.124.23985